2)第1097章火力差距_澳洲风云1876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7~58万人之间,一些组织混乱的散兵游勇他们没有收,给点粮食打发回国了。现在这些白俄军队挑的都是精锐,战斗力可以信任。”

  “若后勤供应充足,还能收拢多少士兵?”

  “若是仅挑选精锐的话,当前乌克兰地区约有260多万俄军,至少也可以再挑出几十万人来。”

  “那没问题,让第2集团军多收拢一些前沙俄军队,为应付今后东线战场的复杂局面做准备,后勤上面加强对东线战场的供给,参谋总部应该配合内阁有关部门做出妥当安排。”李福寿改变了主意。

  李福寿的初衷是保存实力,毕竟士兵们都是华人子弟,帝国公民,他可不愿意在东线战场上折损太多。

  但东线的第2集团军战意满满,不愿意不战而退,这对视荣誉为生命的军人而言,实在难以忍受。

  而且参谋总部陈述的三个理由确实很有道理,第2集团军收拢的白俄士兵是极好的炮灰,军队士气高昂,地理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战斗力,完全有信心硬碰硬打一仗。

  李福寿从善如流,转而支持陆军参谋总部的意见。

  大洋帝国这样的工业强国打仗相当豪气,地面上的炮兵轰,空中的飞机炸,铁甲洪流乌泱泱的淹没敌军,作战方式领先于时代。

  缺点就是资金耗费多,对后勤供应依赖性强,白刃战水平不高。

  帝国军队打短兵相接的堑壕战时,标准的做法是先甩手榴弹炸一通,然后冲过去用03式轻机枪扫两梭子子弹,最后再用刺刀解决残余敌人。

  以俄日两国为代表的战斗方式就寒酸的多,一般子弹打了几十发就没有了,动辄白刃冲锋,规模大的成千上万都有。

  所以在日俄战争中,常常看见双方白刃拼杀,这在大洋帝国军队的作战方式中极少看到,军队也不提倡。

  这不能说大洋帝国士兵勇敢精神不足,只能说步兵战术理念的区别,工业国和农业国实力的差异,没有足够的炮弹子弹供应,只能用人命往里面填。

  收拢了近60万白俄士兵,第2集团军麾下总兵力达到96万余人,很有信心在东线战场打出光彩来,与德国人别别苗头。

  如今在东线战场上

  奥匈帝国,奥斯曼帝国联军总数约310余万,德军有55~80万之间,数量最多不超过百万。

  德军数字为何有如此大的起伏呢?

  这是因为德国处于内圈作战,可以利用国内发达的铁路交通来回调动军队,在东线战场发起攻势战役的时候,便调动西线战场的总预备队,增强攻击力量。

  打垮了俄军之后,再利用铁路线快速调回,打一个时间差。

  而在西线战场吃紧的时候,便调动东线德军支援,战斗方式非常灵活。

  从14年爆发战争至今,俄军总计动员了超过1600万军队,在战争中伤亡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s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