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44章洋英两国关系恶化_澳洲风云1876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种非常奇葩的思想,在现今的米国社会很流行。

  自从率先发起第三次美日战争以来,美方在前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源,伤亡总人数已经高达70余万,从而导致民间怨声载道,各种反战势力和分裂主义逾加猖獗,内部危机重重。

  对付死硬的扶桑人,必须要付出重大血的代价。

  美军在北线芝加哥战场迄今为止,以进攻为主导,伤亡总人数在53万至54万之间,可谓代价高昂。

  战争爆发伊始

  美军在东线堪萨斯城的胜利,以及随后收复丹佛的一系列战役中,遭遇到了13万日军的顽强抵抗,最终俘虏者不足万人,其余日军皆战死。

  由此可见,日军战斗风格之顽强,远胜于美军。

  美军在坦克装甲部队,炮兵和空中力量的优势下,依然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,其中阵亡7万多人,轻重伤近10万。

  客观的说

  以7万对12万,美军确实取得了一场辉煌胜利,在连续三次的美日战争中,第1次在该项数据上领先。

  但达成这一成就的代价就是消耗360余万发炮弹,损失540余辆“威尔逊”坦克及1300余台轮履战车,173架飞机和上千门大炮,装甲机动攻击力大为减弱,炮兵火力也不复鼎盛时期。

  主要负责进攻的美第四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一部共计36万余人遭遇重创,战损达到4成之多,已经伤筋动骨的程度。

  虽然后续补充了十余万新兵,但整体战斗力下降的厉害,结果被大洋帝国所属北美第二军一击而溃,仅仅支撑了三天时间。

  战争打到这要命的时候,米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,没有单一主体民族的致命缺陷便暴露出来,那就是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太差。

  全国各地爆发的反战示威游行,各种分裂主义言论和团体粉墨登场,通过演讲、报纸舆论和广播电台等各种手段,唤起人们心底曾经被大洋帝国支配的恐怖记忆。

  两个月前胜利光复丹佛城带给美利坚人民的荣耀,如今早已逝去,光环不在。

  大洋帝国悍然派兵武装干预北美局势,丹佛再度沦陷,日军南北大动脉重新打通,芝加哥前线日军迎来了强援……

  这一切对米国人而言,宛如天崩地裂般的灾难,很多人对赢得最后战争胜利的信心早已崩溃。

  而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民众支持率指数,从最高时的百分之八十几,急剧滑落到不足40%,这过山车一般的数据就在短短两个半月时间内发生,让威廉-塔夫托白高兴了一场。

  最糟糕的是美利坚作为民选政府,24年度将举行国会议员中期选举,改选1/3的参议院议员和一半的国会众议院议员,当前选举大幕已经拉开。

  原本信心满满参与选举的象党议员们,在前线噩耗连连的情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s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